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李显已成为太子,武则天也已81岁,为何还要发动“神龙政变”?_狄仁杰_李唐_政权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9:21 点击次数:71
在我们开始阅读这篇文章之前,请您点击“关注”按钮,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地参与讨论和分享,也能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,让您随时回来查看更多精彩内容。感谢您的支持!
武则天或许从未预料到,有一天,她的亲生儿子李显,以及她一直信任的朝廷大臣们,竟会联手逼迫她退位。这场政变由太子李显和宰相张柬之共同主导,史称“神龙政变”。政变一开始,武则天的两位宠臣,张昌宗和张义之便被迅速处决。接着,张柬之手捧退位诏书,来到武则天面前,宣称这是为了“平定叛乱”。尽管此时武则天已经年迈,她依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,言辞虽然没有直接反击,但依旧稳重从容。当李显稍显震惊后恢复理智时,武则天语气平静地说:“既然事已如此,那就让他们走吧。”
展开剩余81%李显深知此时的退位意味着未来的动荡与不安,然而,他并未表露过多情感。在这紧张的气氛中,一名大臣提议,建议武则天将政权归还给李唐王朝。武则天环顾四周,看到那些曾经由她提拔和信任的朝臣们,如今却在要求她让位,心中难免涌现一股悲凉之情。虽然情感复杂,但她最终还是在退位的诏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。政变能够顺利展开,除了李显的决心外,还得归功于一位深具远见的政治策士——狄仁杰。
虽然狄仁杰在神龙政变发生时已经去世五年,但他在大周政权期间所采取的策略与布局,依然影响着局势的走向。自武则天篡位建立大周,改朝换代,李唐家族自然心生不满。狄仁杰,虽然支持李唐,但并未公开反抗武则天,而是巧妙地融入了她的体制,并深得武则天的信任,被任命为宰相。利用这一职位,狄仁杰推荐了许多具有才干的官员,而这些人后来都在朝廷中担任了重要职务。没过多久,武则天未曾察觉,这些被他推荐的人,大多数是李唐的支持者。这样一来,神龙政变的成功,部分也得益于狄仁杰深远的布局。
狄仁杰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政变前的布局,他的第一个大计便是劝说武则天将权力传给李显。当武则天有意将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子武三思时,狄仁杰只用一句话就让她改变了主意。他问道:“母子情深与姑侄关系,哪一个更为亲近?”武则天听后,豁然开朗,最终选择了李显作为太子。这一策略,是通过理智与情感的结合,而非直接对抗,成功达成了李唐复国的目标。
然而,狄仁杰虽然希望权力能平稳地归还李唐家族,但他也早做了应急准备,计划了神龙政变作为备选方案。而这一切的发展,远比他预期的要来得迅速。促成这一切加速的,是武则天身边的两位宠臣——张昌宗和张义之。这两位因其才貌双全,迅速赢得了武则天的宠爱。与此同时,太子李显虽然表面上顺从母后,但私底下对张兄弟的影响力感到愤慨。甚至一次,李显的子女也曾私下议论张兄弟和母后的关系,这些话很快传到了武则天耳中。为了维护宠臣的地位,武则天做出了一个震惊朝堂的决定,处决了自己的亲孙子和孙女。此举令李显感到愤怒和威胁,也使得武家成员深感寒心,他们担心如果继续与张家过于亲近,自己的命运会更加悲惨。
正是这种愁云密布的局面,为李显发动政变提供了契机。当李显决定采取行动时,武家所有成员均选择了沉默。随后,李显与张家所培养的军队迅速进入宫廷,先是肃清了张昌宗和张义之,再将武则天迫退。神龙政变使得大周灭亡,李唐得以复国,唐朝再次崛起。虽然武则天在其政权最后阶段饱受打击,但她依旧在历史上被尊崇为一位伟大的先帝,最终以善终的方式告别了权力的舞台。
神龙政变后,武则天意识到形势已变,选择将政权交还给李显,并安享晚年,隐居上阳宫。尽管武则天的权力已被剥夺,李显仍会不时前来看望她,表面上是孝顺之举,但背后充满了复杂的心情。李显给母亲的封号是“武则天大圣皇后”,这一封号表面上是为母亲留面子,背后却也有着深深的讽刺意味。有一天,李显见到毫无修饰的武则天时,不禁为她的憔悴感到震惊。武则天泪眼婆娑地向他倾诉,自己原本打算将皇位传给他,却被“武贼”——指的是张柬之等人——逼迫远离权力中心。这番话激起了李显的愧疚之情,他愈加坚定地相信,那些支持变革的人,背后不过是为了自己的私利,而非大唐江山的未来。
尽管武则天已经退位,她依然在朝堂中享有崇高的威望。李显深知,如果对母亲采取过激行动,势必背上不孝的罪名,并可能引发朝廷的动荡。因此,他决定给予武则天最好的生活条件,并与她保持和平相处。临终时,武则天决定为唐朝的威严留面子,宣布自己将被追封为“武则天大圣皇后”,并与历代皇帝一同安葬。这一举动,既保全了唐朝的颜面,也为李显化解了内部的困扰。
虽然李唐的政权已得以恢复,但神龙政变所留下的影响远未结束,李显与朝廷中的力量斗争依然复杂。而武则天的传奇,也随着这场变革走向了历史的深处。
发布于:天津市
